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质量和温度?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玉峰提出,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她建议,强化政策倾斜,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资金更多投向农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养老机构和组织适当提高运营补贴。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养老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与标准体系,明确服务流程与规范,加强监督评估,筑牢安全与质量底线。在服务供给方面,试点拓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法律援助等多样化服务,并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养老或居家助老服务点。推动城乡养老院结对共建,加强医养结合,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联动,开展定期体检与健康宣传。
农村互助幸福院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模式,通过集中居住、分户生活、互助服务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农村留守、空巢、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截至目前,陕西全省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2万个。省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张开呼吁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成效。以创建示范性农村互助幸福院为标准,满足农村老年人娱乐、住宿、就餐等需求。三类院由县级民政部门负责评定管理,年运营天数不低于180天,提供休闲娱乐、午间临休服务,可拓展提供大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二类院由市级民政部门评定管理,报省级民政部门备案,年运营天数不低于240天,承担居家和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提供餐饮、临休、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日托养老服务;一类院由省级民政部门评定管理,主要承担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提供24小时照护服务和日常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农村互助幸福院分类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晋档升级活动,促进农村互助幸福院规范管理、持续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孙亚政重点关注农村独居老人的特殊困难。他提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将农村特别困难的独居老人集中养老。鉴于当前农村人口减少、地方乡镇卫生院资源过剩的情况,可增加农村特别困难独居老人养老职能,实现医养结合,提高农村独居老人养老质量。对于费用问题,首先是将卫健、民政、人社等部门资源整合;其次是独居老人,有子女的独居老人子女要合理付费;第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捐助。此外要构建多元化帮困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营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记者 路强)
省政协常委罗兰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中就发展社区慈善提出了多条可操作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印发《四川省社区慈善发展指引(试行)》提供了参考。《四川省社区慈善发展指引(试行)》明确提出,聚焦老年人群体现实需求,开展助餐、助医、助浴、代取代购、家政服务、适老化设施改造、心理慰藉、社交陪伴、老龄互助等无偿或低偿慈善服务,助推社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围绕儿童的成长需求,开展巡查巡访、心理支持、学业辅导等“身、心、社、学”多层次叠加式儿童慈善服务,参与儿童友好环境打造、成长陪伴、普惠托育、教育指导等服务,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今年,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四川省推进社区慈善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年末,全省要建成100个持续运转、引领示范的社区慈善阵地,打造100个供需相接、口碑载道的社区慈善项目,培育100支扎根社区、服务专业的社区慈善队伍,用慈善力量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区治理格局。
“目前,我省农村空巢化现象严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山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紧迫。”省政协委员张富明在参加了省政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调研后深有感触地说。为此,他专门撰写了《关于四川边远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该提案得到省民政厅等6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办理。如今,四川已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四川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32025年)》,通过盘活村(社区)集体闲置资产,构建起“1﹢N”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联合体。同时,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4600余支,采取“社工引领志愿者”的方式,为农村困难老年人送去助老爱老志愿服务项目。(记者 韩冬)
一直以来,江门市政协积极参与公益捐赠、结对帮扶等活动,发动委员踊跃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助力民生改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政协连续20多年举办“送医送药下乡”活动,足迹遍布各县(市、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义诊、赠送药品,服务群众逾万人。2007年,市政协向港澳乡亲发起“扶困助学”捐款活动,第一批筹集到700万元,设立专项扶困助学金,用于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兴建两幢学生公寓,将每年的住宿租金收益用于资助在该院读书的困难学子。结合新形势新发展,2022年,市政协扶困助学金改名为市政协奖助学金,并于2023年增设奖学金、2024年增设留江基层就业创业基金。截至目前,市政协奖助学金已连续发放18年,共奖助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超4000人次,奖助金额合计超1130万元。
委员们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农村老年人乐享晚年,做到城乡统筹,补齐短板,提升弱项。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协同发力。建立各级政府统筹协调,民政、卫健、残联、慈善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要聚焦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充分调研,精准分析,按需提供服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居民养老参保扩面,提升保障水平,保障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减轻农村居民照护和经济负担。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平安养老。(记者 张原 李宁馨)
2024年,区政协社会福利保障界委员调研发现,永川仅有两家慈善组织,而且只有一家具备公开募捐的资格,存在部门合力不足、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社会共识有待加强等问题。随后,他们联合反映了《关于加强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呼吁健全慈善事业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大慈善”工作格局;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互联网慈善公益平台的合作,做大慈善资金池,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精心设计慈善公益项目,链接数字化产业资源,大力推动“互联网﹢慈善”事业发展,提高互联网捐赠转化率。
如今的棠城永川,慈善正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社区慈善阳光基金29支,覆盖14个镇街,募集资金278.31万元,开展公益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在“善满棠城・爱润万家”品牌的引领下,探索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随着公益集市、慈善义卖、心理疗愈课堂等活动不断开展,永川“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人人慈善”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慈善事业成为多方合力奏响的爱的“交响乐”。(王国梅 凌云)